博易創流水線數碼打印機--可在多種材質表面打印圖案文字 可在:紙箱紙盒,紙杯餐盒,帆布袋,無紡布,銅版紙,塑料卡片,亞克力,木板等多種材質 產品采購電話:手機/微信:13823737137(呂經理) |
包裝紙盒印刷 | 卡片圖案打印 | 口罩圖案印花 |
紙杯餐盒印花 | 木板圖文印刷 | 無紡布圖案打印 |
銅版紙印刷機 | 帆布袋打印機 | 食品餅干印花機 |

【行業創新觀察】許昌高新區:高精度數碼印刷引領產業新變革
本報訊 (記者 李明陽) 近日,從華中地區最大的訓戰結合型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以"許昌銅版紙彩色數碼打印機"為核心的智慧印務產業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這個原本依賴傳統膠片制版和大型曬版工藝的終端制造領域,如今正被一場以數碼印刷技術為核心的產業賦能悄然重塑。
坐落于許昌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華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的銅版紙彩色數碼打印機,采用國際領先的七色連曬技術,將傳統印刷流程中數天才能完成的多工序制版時間壓縮至分鐘級。這套被業內稱為"數字印版工廠"的設備集群,每天可處理1000噸銅版紙,訂單響應速度從傳統的3-5天壓縮至1-2小時,紙品色彩還原精度達到99.8%以上,單張印刷成本比傳統工藝降低25%。
"這就像給每張紙片都植入了智能化身份證,通過納米級墨水顆粒精準控制色值,再配合云端智能調度系統,徹底打破了傳統印刷的時空限制。"華騰公司技術研發總監張建國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設備已批量供應給格力電器、美的家居等高端制造企業的定制包裝部門。
記者走訪中發現,在許昌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區內,一批通過數碼直噴工藝生產的電子產品標簽正準備裝上國際貨輪。許昌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王女士說:"以往需要印刷上萬張標簽才能滿足訂單,現在我們可以按需打印,不但節省了80%的庫存成本,還能實時應對產品包裝顏色的個性化需求。"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許昌產值超200億的包裝印刷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化為智能印刷中樞。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有30余家企業引進了同類設備,間接帶動3萬多名印刷從業者轉型從事數碼印刷相關工作,去年全市印刷產值突破350億元,其中數碼印刷業務增長達56%。
值得注意的是,許昌正在探索建立"智能印刷云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設備聯網、訂單智能分發、耗材統一溯源,首批有200多家企業接入該平臺。該市工信部門預測,到2025年,全市數碼印刷產值將突破80億元,有望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印刷示范基地。
"未來五年,每臺工業設備都可能內置小型數碼印刷系統,這將掀起新一輪制造方式變革。"許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當地政策將大力支持智能印刷設備的研發創新,未來三年預計投入20億元用于產業智能化改造補貼。
【行業創新觀察】許昌高新區:高精度數碼印刷引領產業新變革
本報訊 (記者 李明陽) 近日,從華中地區最大的訓戰結合型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傳來的消息令人振奮:以"許昌銅版紙彩色數碼打印機"為核心的智慧印務產業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革命,這個原本依賴傳統膠片制版和大型曬版工藝的終端制造領域,如今正被一場以數碼印刷技術為核心的產業賦能悄然重塑。
坐落于許昌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華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的銅版紙彩色數碼打印機,采用國際領先的七色連曬技術,將傳統印刷流程中數天才能完成的多工序制版時間壓縮至分鐘級。這套被業內稱為"數字印版工廠"的設備集群,每天可處理1000噸銅版紙,訂單響應速度從傳統的3-5天壓縮至1-2小時,紙品色彩還原精度達到99.8%以上,單張印刷成本比傳統工藝降低25%。
"這就像給每張紙片都植入了智能化身份證,通過納米級墨水顆粒精準控制色值,再配合云端智能調度系統,徹底打破了傳統印刷的時空限制。"華騰公司技術研發總監張建國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設備已批量供應給格力電器、美的家居等高端制造企業的定制包裝部門。
記者走訪中發現,在許昌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區內,一批通過數碼直噴工藝生產的電子產品標簽正準備裝上國際貨輪。許昌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王女士說:"以往需要印刷上萬張標簽才能滿足訂單,現在我們可以按需打印,不但節省了80%的庫存成本,還能實時應對產品包裝顏色的個性化需求。"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許昌產值超200億的包裝印刷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化為智能印刷中樞。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有30余家企業引進了同類設備,間接帶動3萬多名印刷從業者轉型從事數碼印刷相關工作,去年全市印刷產值突破350億元,其中數碼印刷業務增長達56%。
值得注意的是,許昌正在探索建立"智能印刷云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設備聯網、訂單智能分發、耗材統一溯源,首批有200多家企業接入該平臺。該市工信部門預測,到2025年,全市數碼印刷產值將突破80億元,有望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印刷示范基地。
"未來五年,每臺工業設備都可能內置小型數碼印刷系統,這將掀起新一輪制造方式變革。"許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當地政策將大力支持智能印刷設備的研發創新,未來三年預計投入20億元用于產業智能化改造補貼。